过刊目录

  • 全选
    |
    汽轮机与燃气轮机
  • 汽轮机与燃气轮机
    张旭阳, 陈榴, 戴韧
    2019, 39(6): 433-4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Langston叶栅的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不同半径均匀倒角模型的流动特征,综合评估了倒角半径对叶栅不同位置流动的影响,据此设计并优化了变径倒角结构。结果表明:叶栅前缘倒角半径增大使前缘分流能力增强,马蹄涡强度减小;叶栅中后部大半径倒角的采用使得二次流强度增大,叶栅出口损失增大;使用变径倒角后,马蹄涡和通道涡强度减小,沿流向的总压损失系数增长受到抑制,熵增率较低,流动效果得到改善。
  • 汽轮机与燃气轮机
    蒋凌欣, 蒋季伸, 王炜哲
    2019, 39(6): 441-4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流固耦合计算方法预测了热障涂层-气膜冷却系统的温度场,其中体积辐射换热过程的模拟采用基于离散坐标法(DO)的辐射模型。研究了体积辐射换热对该系统中热障涂层温度场的影响,以及冷却孔结构和陶瓷层厚度对体积辐射换热的影响。结果表明:体积辐射换热对热障涂层温度场的提升作用明显;冷却孔结构强化了体积辐射换热对其边缘处热障涂层温度场的影响;增大陶瓷层厚度,并不能有效减小热障涂层中的辐射温升。
  • 工程热物理
  • 工程热物理
    施伟, 胡逸, 陈之厦, 陈超, 杨卫娟, 刘建忠
    2019, 39(6): 447-4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一种典型的高温熔融铝水反应器内部反应和传热过程进行建模研究,以分析反应器内部的热特性。建立了铝液与水的反应过程和传热过程物理及数学模型,设计了水滴蒸发和反应以及传热过程的程序算法和耦合算法,并利用Visual Basic语言编制了模拟计算软件,应用该软件对反应器的关键运行参数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反应进水质量流量与反应器的壁面最高温度呈正相关,而冷却水质量流量与壁面最高温度呈负相关;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 工程热物理
    陈贵冬, 王秋旺
    2019, 39(6): 454-4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Fluent软件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建立了混合计算模型,对螺旋通道和直通道内流体绕换热管的换热特性进行研究,对比了2个通道中流体绕换热管流动的热工特性。结果表明:螺旋通道内侧脱点角度小于外侧脱点角度,且脱点均分布在湍流区域内;螺旋通道比直通道具有更高的Numβ=15°和20°螺旋通道换热管壁面迎风侧Num相比直通道分别提高4.0%和4.5%,背风侧则分别提高14%和18%;当螺旋角β=40°附近,螺旋通道达到最佳强化换热管壁面换热效果,螺旋通道内换热管壁面Num相比直通道提高19%。
  • 环保技术与设备
  • 环保技术与设备
    严雪南, 王春波, 司桐, 陈士磊, 任育杰, 胡健
    2019, 39(6): 461-4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喷淋散射技术结合臭氧前置氧化进行同时脱硫脱硝实验,探究了O3与NO物质的量比、SO2初始体积分数、液气体积比、浸没深度等对脱除效率(脱硫和脱硝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淋散射技术的脱除效率均高于只喷淋或只鼓泡方式;随着O3与NO物质的量比和SO2初始体积分数的增大,脱硝效率不断提高,脱硫效率基本未受影响;脱除效率随液气体积比和浸没深度的增大而提高;与只喷淋方式、液气体积比较大的条件相比,采用喷淋散射技术、液气体积比较小时的脱除效率更高;与只鼓泡方式、浸没深度较大的条件相比,采用喷淋散射技术、浸没深度较小时的脱除效率更高。
  • 环保技术与设备
    肖运启, 何曈
    2019, 39(6): 468-4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火电厂SCR系统仿真模型的建模难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级联结构的SCR系统仿真建模方法,设计了基于粒子群算法的SCR系统仿真模型参数辨识方法,用于辨识气体吸附与解吸附、NO消耗速率和NH3氧化速率等相关动力学方程的参数,可以兼顾SCR出口NOx质量浓度和氨逃逸量2个关键目标,并通过某600 MW超临界机组SCR系统的建模算例对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此方法有效解决了仿真模型与仿真步长的匹配问题,可为喷氨系统控制器全面优化设计研究提供支撑。
  • 环保技术与设备
    何小明, 赵兵涛
    2019, 39(6): 474-4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煤与藻类生物质混合燃烧过程中NO和SO2的排放与转化特性,将华亭煤和马尾藻以不同掺混比进行混合燃烧实验。结果表明:将华亭煤和马尾藻混燃可有效降低典型污染物的排放;与纯华亭煤相比,添加25%马尾藻和50%马尾藻后NO转化率分别降低了4.37%和44.49%,SO2转化率分别降低了32.16%和53.81%。
  • 新能源
  • 新能源
    周伟, 叶舟, 王治红, 李春
    2019, 39(6): 478-4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水平轴风力机的风能利用率,以NREL S809为原始翼型研究了分裂翼型缝道相对位置和缝道相对宽度对翼型流场结构、翼型气动性能、升力和阻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分裂翼型缝道会对翼型周围涡的发展与变化产生影响,不仅能明显改善翼型的失速特性,还提高了翼型的气动性能;缝道相对位置为40/90、缝道相对宽度为1.0%时分裂翼型的升力系数达到最大,与原始翼型相比,其升力系数提高约10.797%,分裂作用对于提高翼型气动性能的效果较佳。
  • 新能源
    胡丹梅, 吴志祥, 张开华, 张智伟
    2019, 39(6): 486-4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安装平板小翼和融合小翼后的风力机气动特性和流场分布进行了研究,探究不同小翼对额定工况下风力机总功率、叶片表面压力和叶尖流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叶尖增加小翼可提高风力机总功率,融合小翼具有较好的气动特性,其总功率比无小翼时提高了10.61%;小翼的存在使叶尖吸力面压力降低,叶片表面压差增大,与平板小翼相比,融合小翼叶片表面压差更大;小翼削弱了叶尖绕流强度,使局部诱导速度减小,气动攻角增大,并使叶尖涡的涡核位置远离叶片主体,有效减小了叶尖涡产生的不利影响。
  • 系统工程
  • 系统工程
    高大明, 陈鸿伟, 杨建蒙, 谷俊杰
    2019, 39(6): 492-4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R-K状态方程,采用偏离函数法对空压机内绝热稳流压缩过程中的空气理论压缩功和出口空气温度进行计算,建立了多级空压机空气压缩过程的运行能耗计算模型和级间冷却过程的排气放热量计算模型。基于分析方法,建立了用于定量分析空气压缩过程物理损失、排气冷却过程热量损失和多级空压机效率的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计算了制氧体积分数和级间冷却器出口空气温度变化对制氧过程中多级空压机运行能耗和经济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降低制氧体积分数、选择较低的级间冷却器出口空气温度可降低深冷空分系统的制氧能耗,并提高其经济性。
  • 材料研究
  • 材料研究
    张作贵, 万海波, 王延峰
    2019, 39(6): 498-5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国内某电厂350 MW亚临界机组长期服役12万h高温再热器T91钢管试样,通过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以及透射电镜(TEM)等分析手段,研究了长期服役过程中T91钢的微观组织老化行为,并对T91钢的原始态和长期服役状态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长期服役12万h后T91钢中M23C6在晶界处发生聚集并长大,其颗粒尺寸从原始态的107.8 nm长大到123.8 nm。晶界处有新的Laves相析出并粗化,Mo元素不断从基体中脱溶,使得铁素体基体内Cr和Mo元素质量分数降低,固溶强化作用减弱。
  • 材料研究
    马云海
    2019, 39(6): 504-5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T91+Al基涂层和T91+Ni-Cr基涂层在600℃/27 MPa蒸汽参数下的氧化性能进行了研究,氧化1 300 h后,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仪(EDS)分析了氧化膜表面及横截面形貌、微观组织结构和元素分布。结果表明:Al基涂层和Ni-Cr基涂层的抗蒸汽氧化性能显著优于T91钢试样,且Al基涂层的抗蒸汽氧化性能优于Ni-Cr基涂层;蒸汽氧化过程中Al基涂层表面形成了以Al的氧化物(Al氧化物为主,一定量的Si氧化物和Cr氧化物)为主的连续致密氧化膜;蒸汽氧化过程中Ni-Cr基涂层表面形成了富Ni和Cr的氧化膜。
  • 核电技术
  • 核电技术
    史庆峰
    2019, 39(6): 512-5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某些机型核电汽轮机出现轴向振动与径向振动耦合的现象,采用大型核电汽轮发电机组推力轴承可倾瓦块模型,对运行中油膜失稳引起的自激振动进行了机理分析。通过建立转子轴向运动方程,对某650 MW核电机组启机过程中推力轴承载荷进行了测量,计算得出不同轴向载荷和推力轴承间隙比条件下的油膜刚度和阻尼,并分析了推力轴承油膜失稳引起的转子轴向自激振动的频率特点。结果表明:轴向载荷、转速和油膜阻尼是引起推力轴承可倾瓦块轴向自激振动的主要因素;减小推力轴承间隙和增大润滑油压可以抑制转子轴向自激振动。